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7:34    次浏览
如果把做生意看做是一种投资活动的话,信息透明度、社会平均利润等多种解释都可以归结为一点,即资本的利润率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不断下降,即投资效益的递减规律。也就是说,随着社会范围内的投资活动趋于活跃,利润率只会越来越低。《国富论》中就已经提到,“资本的增加,在提高工资的同时,也减少了资本的利润”,这一点在凯恩斯那里被发展成了“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”。随生产规模的扩大,单位收入中成本将递增。在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后,成本增长的速度将快于利润增长的速度,致使生产者无利可图。引用亚当斯密他老人家的例子:“每年原来只需要1000吨鱼的市场,如扩大到需要10000吨鱼,那么,为供给此市场而增加的劳动量,也要超过10倍,否则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。因此劳力的价格(工资)、捕鱼工具的价格都将比以前大大提高。鱼的真实价格,也会因成本上升而上升了”。投资增加拉动成本上升,上升幅度高于增加投资带来的回报时,利润率就会下降——这种看起来只是“可能会发生”的事情现实中几乎总是发生。还有一点,如果市场高估了实际的需求量,比如市场实际上只需要8000吨鱼,那么10000吨鱼的供应量显然只会导致价格下降,这就更糟了——我们的4万亿刺激计划造成的“产能过剩”,就是这种情况的极端案例。再说金融市场。按照人均产值来算,十八世纪的荷兰远比英国富裕得多。荷兰政府发行债券的利率当时为2%左右,信用良好的个人也可以以3%左右的利率获得借款;在同一时间,英国政府借款的利率达到了3%左右,个人借款利率为3.5%-4.5%,略高于荷兰;而英国在北美和西印度的殖民地,借款利率则达到了6%-8%。投资规模越大,财富存量越多,利率通常也越低(控制其他因素相同)。相同的规律在金融市场上也是成立的。投资的增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。一方面,市场参与者数量增加,竞争的人多了就要压价,结果所有的人都几乎无利可图,只能作为成本价的接受者而存在,这就形成了微观经济学探讨的“完全竞争市场”模型。完全竞争市场适用于生产过程简单、附加值低的产品,而这种产品在人口众多、处于产业转型初期的我国仍然随处可见。(例如新闻:温州首个淘宝村恶性价格竞争遭遇发展之困)。另一方面,单个企业的投资额增加也必然会带来其边际生产率降低,即所谓的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。这两方面决定了在经济仍然保持高增速的现在,投资的增长导致各行各业的生意都将越来越难做。再说成本。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物价(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)上涨和劳动力成本提高。贴两个和成本有关的图(数据来源为CSMAR国泰安数据库): 从1990年到2014年,除了96-2000年增速略有下降外,在样本期内城乡居民纯收入几乎是指数增加的,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幅为13.35%,农村居民为11.78%。当然,以上的“收入”概念包含了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,而作为生产成本的劳动力价格涨幅应当主要为劳动收入的增幅。比较保守的估计应该至少在10%以上,这就已经够高了。 至于第二幅图,原材料与固定资产价格似乎涨幅不大,二十多年来价格大约翻了3-4倍。抛开数据的可信度不谈,不同的行业远不具有可比性。最后再引一句斯密的评论,我认为很好地回答了题主的问题——“利润减少时,商人往往埋怨商业衰退了,其实利润的减少,乃是商业繁荣的自然结果,或者说,是所投资本比先前更多的自然结果”。以上。来源:知乎www.zhihu.com作者:松松【知乎日报】千万用户的选择,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。点击下载此问题还有137 个回答,查看全部。